您好,欢迎光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!
 学校主页 
 首页  学院概况  师资队伍  本科教学  研究生教学  学科科研  科研平台  党建工作  学生工作  对外培训  全文检索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教学工作>>正文
汽修系汽车构造课程组开展教学研讨 助力新工科课程建设
2025-03-31 14:40  

为深化新工科背景下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,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,汽修系汽车构造课程组围绕实践教学创新、课程思政融入及项目式教学推进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,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。

刘大明老师分享了基于汽车构造一体化教室的教学实践模式。该模式以"结构解析-原理验证-实操强化"三阶递进为核心,依托发动机结构解剖试验台、动态工作原理模拟装置及模块化拆装试验台三大平台,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。通过可触可视的剖面模型解析曲柄连杆机构、配气系统等核心结构,利用动态模拟装置联动展示四冲程循环过程,并借助模块化拆装训练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。教学实践表明,该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理论认知向实践能力的转化,显著提升了系统分析、实操技能与创新思维能力。

杨业老师提出"实物拆解+生活案例+多媒体融合"的立体化教学方案。通过拆解发动机实物模型直观呈现气缸、活塞等部件的构造关系,结合手动演示四冲程工作过程,将抽象原理转化为具象认知。同时引入"汽车动力不足"等生活化故障案例,引导学生逆向分析燃油供给系统与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,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与问题解决能力。该教学法通过具象化、场景化的设计,帮助学生突破复杂机械结构的学习瓶颈。

申博玺老师从文化传承与教学创新双维度展开探讨。一方面,通过引入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的案例,揭示曲柄连杆机构在中国古代机械中的智慧应用,既增强文化自信,又建立传统机械与现代技术的历史关联。另一方面,针对项目式教学推进中的痛点,提出需加强教学设计流程标准化建设,建立拆装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,通过规范化操作与预防性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为项目式教学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保障。

此次教学研讨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间的经验交流,更为新工科课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。未来,汽车构造课程组将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,完善项目式教学体系,并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背景下的汽车构造课程改革,助力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职教师资人才。

关闭窗口
友情链接